体育学院师范专业认证应知应会知识(三)

17.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培养目标的内容包括服务面向、服务定位和人才规格等内容。要对师范生毕业5年左右的具体能力和表现有清晰的表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并要求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18.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生发展应关注哪些内容?

答: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和社会声誉。

19. 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是什么?

答:一践行践行师德三学会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20.认证的结论和周期?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分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三种,有效期为6年。

21.师范类专业认证结论的用途?

答: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所在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通过严格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22.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对承担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有何新的要求?

答: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23.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 “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 师资队伍”、“支持条件” 、“学生发展 ”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24.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 “ 做” “证”必须达成一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

“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

“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上一条:体育学院师范专业认证应知应会知识(四) 下一条:体育学院师范专业认证应知应会知识(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